本周,#女子連續3年每月痛經15天以為沒事,疼痛加劇就醫查出罕見病#的新聞登上熱搜,陸女士覺得這是經期的正常反應,所以一直選擇忍受。直到痛經加劇,被家人送到醫院,才確診為腹股溝子宮內膜異位癥。
說到子宮內膜異位癥,其實它并不是罕見病,而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婦科常見病,只是因為初期的癥狀容易被人忽視而導致誤診。下面美小護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子宮內膜異位癥。 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有活性的內膜細胞種植在子宮內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種女性常見婦科疾病。通俗一點說,就是本該老老實實長在宮腔里的內膜長在了不該長的地方。目前對發病的機制有多種學派說法,如子宮內膜種植學說、免疫學說、炎性因子學說。該病多發生于生育年齡的女性,青春期前不發病,絕經后異位病灶可逐漸萎縮退化。
子宮內膜都會異位在哪些地方呢? 1、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最常見部位是卵巢,有的會在卵巢淺層表面生長,讓卵巢與周圍組織粘連到一起;有的會深入到卵巢內部,這時候隨著月經周期出血,慢慢會形成囊腫,內部的血液將在一段時間后轉為暗紅褐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子宮內膜異位囊腫,俗稱“巧克力囊腫”。 2、盆腔其他部位。除了卵巢,也會異位到盆腔內的其它地方,比如宮頸周圍、陰道、膀胱、直腸-乙狀結腸、骶骨韌帶,以及一些腹壁切口、會陰切口的瘢痕處,不過這些情況比較少見。 3、其他部位。子宮內膜也會異位到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部位,比如陸女士就異位到了腹股溝。有的會異位到胃腸道、尿路、肺、臍尿管、肝、膽囊、胰腺、乳腺、盆腔神經、胸膜等部位。甚至鼻腔、顱腦等位置,有的女性月經期會出現鼻腔出血等癥狀,有可能就是子宮內膜異位到了鼻腔粘膜。 子宮內膜異位癥都有哪些表現? 1、疼痛。70%-80%的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腹部或盆腔疼痛,比如痛經、性交痛和急性腹痛等。痛經多是繼發性(從發生異位后開始出現),在月經前、中、后期都可能出現。隨著月經周期出現雌激素水平增高,使異位的內膜增生、腫脹和出血而加重疼痛,經期結束后慢慢減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會痛經,也不是病情越嚴重越痛,有的輕微病灶反而會出現劇烈痛經。性交痛一般由于異位到子宮直腸窩、子宮直腸膈時,使周圍組織腫脹導致疼痛的情況,表現為深部性交痛,月經來潮后痛感更明顯。 2、不孕 。有研究顯示:在不孕癥患者中,有40%的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而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女性中有40%的人會導致不孕。這是因為盆腔內膜異位引起輸卵管周圍粘連,影響卵母細胞撿拾,或是異位導致輸卵管堵塞引起不孕,還有時是因為卵巢病變影響正常排卵,造成不孕。即使未發生前述情況,也會導致不孕,那是因為異位內膜病灶導致生化環境的變化干擾精卵結合或著床。 3、月經異常。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淋漓不盡和月經前點滴出血等。 4、其他癥狀。異位到不同的部位,會出現不同的癥狀。如:異位到腸道會出現腹瀉或便秘,甚至有周期性便血;異位到膀胱會出現周期性尿頻、尿痛及血尿等癥狀。 子宮內膜異位癥該如何治療? 1、藥物治療。用藥的目的主要就是抑制卵巢功能,防止病灶隨卵巢的周期性分泌產生更多刺激,從而來阻止病情發展,減輕疼痛。比如非甾體類抗炎藥、口服避孕藥、孕激素、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孕三烯酮、達那唑、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等。 2、 手術 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手術方式主要是腹腔鏡手術,手術創傷小、恢復快、術后粘連少。 (1) 藥物治療無效、年紀較輕或需要保留生育功能,采用保守性手術; (2) 沒有生育需求、癥狀重或前期治療無效,但希望保留卵巢分泌功能,采用半根治性手術; (3) 沒有生育需求、年齡較大、癥狀嚴重、或其它治療無效,切除子宮及其附件等所有肉眼可見的異位,采用根治性手術。 美小護提醒,女性朋友一旦出現了月經周期不規律、痛經、或者伴隨月經期出現的異常部位出血、疼痛等癥狀,一定不要忽視,盡早就醫,查明原因,進行治療,以免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如果有生育需求,更應該及早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不要影響孕育計劃。